8月14日至24日,第28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总决赛)和第23届中国高校“校长杯”网球比赛首次走出校园,落户荆门京山市,来自全国100所高校1500余名参赛运动员和293名校长(包括5名院士)齐聚京山,以球会友共话发展。赛事期间,系列配套活动亮点纷呈,“网球+”效应持续释放,不仅实现赛事流量向经济增量的高效转化,更让京山的城市品牌影响力与产业发展活力得到双重提升。
一、高位统筹精筹备:多方协同织密赛事保障网

为确保两项国家级赛事顺利落地,京山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筹备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
一是明确承办主体,凝聚筹备合力。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牵头把控赛事规格与专业标准,负责全国高校参赛组织、赛事规则制定及行业资源协调;京山市人民政府作为联合主办单位,统筹全市行政资源,推进赛事场地改造、后勤保障等基础筹备;京山市文化和旅游局作为具体承办单位,承接赛事全流程执行,细化赛程编排、嘉宾接待、现场组织等环节,形成“上下联动、权责清晰”的筹备格局,为赛事顺利开展筑牢组织根基。
二是健全组织架构,细化责任分工。本次赛事筹委会共设立十个小组,包括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交通组、竞赛组、开闭幕式组、会务组、志愿者服务组、新闻宣传组、赛事配套营销组。领导小组统筹全局,综合协调组衔接各方,后勤、交通组保障基础需求,竞赛组把控赛事核心流程,开闭幕式组与会务组负责仪式及会议组织,志愿者服务组提供人力支撑,新闻宣传组扩大赛事影响,赛事配套营销组推动经济转化,共同为赛事顺利举办筑牢保障。
三是强化企业运营主力,构建专业社会参与体系。依托湖北体育产业集团长江场馆运营公司与京山市网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挥“专业团队+本土力量”协同优势,从多维度筑牢赛事运营支撑。其中,湖北体育产业集团长江场馆运营公司凭借大型赛事运作经验,专业设备调试及全国性赞助商对接,保障赛事硬件达标与商业资源落地;京山市网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深耕本地资源,联动餐饮、住宿、交通企业组建服务联盟,同时策划“赛事+培训”“赛事+消费”活动,推动赛事与本土网球产业深度融合,切实发挥两家企业在赛事社会参与中的核心作用。
二、实践砺干强素养:志愿服务赋能干部素质提升 本次赛事志愿服务深度衔接“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构建“选拔-培训-实战”三位一体干部培养体系,以赛事为“练兵场”淬炼干部综合能力。选拔阶段,从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精准抽调69名骨干志愿者,涵盖外语翻译、礼仪服务等专项人才,同步将156名新晋公职人员纳入后备库,打造“骨干+储备”干部服务队伍;赛前围绕6个专项组别职能开展基础培训,提前夯实服务技能。赛期11天中,干部志愿者在高温环境下坚守岗位,赛区组日均运送冰块超70次、保障场地运维,包联组主动协调高校特殊饮食需求,翻译组助力中澳交流沟通,礼仪组零失误完成重要环节服务,在抗高压、解难题、强协同中锤炼担当精神与实战能力,实现志愿服务与干部素质提升双向赋能。
三、多元活动拓价值:以赛为媒释放综合效能

本次赛事不止聚焦赛场竞技,更以系列特色活动为纽带,将赛事价值延伸至人才培养、招引、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领域,同步策划中国高校网球科研论文报告会、ACE澳中网球交流、人才招引推介、省网球学校学生交流等系列特色活动。将赛事价值延伸至学术研究、国际合作、人才集聚、青少年培养等多元领域,既为赛事注入丰富内涵,更让京山在“以赛兴业、以赛引智、以赛强基”中收获实打实的发展红利。

四、流量转化强经济:“网球+”多元场景激活京山消费增量

开展跟着赛事游京山、跟着网球看京山等话题讨论,全网累计曝光量2000万+。赛事期间,京山持续做好“网球+”丰富消费场景,推出“住宿+餐饮+网球培训+旅游”多样化组合网球微度假套餐,引入美食集市、文创购物区、农产品嘉年华等商业配套,完善商业业态,依托中农储、文峰公园、未来城等,打造夜市经济圈,激发消费潜能,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预计可实现赛事综合收入2600余万元。元至8月,共举办各类赛事和培训及夏令营28场,吸引游客305万人次,实现网球+赛事+旅游+培训+康养等综合产值26.4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