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体育宣传周 | “三下乡”里的体育担当!湖北体育职业学院以体育为笔,多维互动点燃山村活力
发布日期:2025年8月15日  来源: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阅读107次

  本网讯(通讯员 紫君 胡辞 孙锦瑞 图 “三下乡”逐梦领航实践队)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体育强国建设”等政策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湖北体育职业学院首次统筹推进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胡辞、钱瑞、褚良成等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8人“逐梦领航”实践队,深入恩施州盛家坝镇大集场村,开展了为期7天的实践活动。活动以“体育”为核心,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专业优势,将专业教学、文化教育以及冠军故事深度融入乡村发展,不仅彰显了高校响应政策的行动力,更为乡村体育事业发展、文化传承及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了新活力。

体育赋能,注入专业新动能

  在神龙汽车希望小学的操场上,实践队队员化身专业“体育教练”,开设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基础课程。从羽毛球的握拍姿势矫正到篮球的运球步伐训练,队员们手把手指导,确保每个孩子掌握规范动作。孩子们追球奔跑的身影,成了山村最生动的运动剪影。


  实践队坚持以“体育筑基+教育提质”,通过知识帮扶为乡村孩子搭建成长阶梯,用教育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在“爱心守望学堂”,队员们提供一对一课业辅导,俯身讲解数学公式、轻声纠正拼音发音、共同拆解作文思路。此外,还开设绘画手工、口才训练、诗词朗诵等特色课程。孩子们用彩纸折出的“小火箭”,朗诵《少年中国说》时挺起的胸膛,都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参与人数从最初20人,到后来成倍增长,体现了家长与孩子的认可。
冠军故事激励,播撒体育希望种子
  为让体育梦想照进现实,实践队依托行业资源,特邀全运会冠军刘伟、文银杭、张钰等录制励志视频。“我小时候在乡村奔跑,是体育改变了人生”,冠军们的亲身经历,让山区孩子首次直观感受到“运动能破茧”的力量。通过“专业教育+冠军榜样”的模式,不仅呼应了《全民健身计划》中“青少年体育技能提升”的政策要求,更让“运动改变命运”的信念在孩子心中扎根。

  本次活动紧紧围绕“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要求,将体育专业优势转化为乡村服务能力。从短期看,体育课程提升了乡村儿童的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填补了乡村教育中“体育短板”;从长远看,“体育启蒙+冠军榜样”的模式,为乡村青少年打开了“通过体育实现成长”的通道,契合“体教融合”政策导向。学校始终坚持,体育不仅是“运动”,更是乡村振兴中“强体魄、聚人心”的赋能工具。通过专业实践,让体育成为连接乡村与发展的纽带。
非遗反哺传承,“打莲湘”注入新活力

  实践中,传统文化传承呈现“反哺式”新景象。当地孩子主动当起“非遗小老师”,向队员们传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莲湘”技艺。木棍轻敲地面,彩带随动作翻飞,铜钱碰撞出清脆声响,濒临失传的技艺在互动中重现活力。


  队员们以“学生”身份认真学习,记下动作口诀、拍下教学视频。实践队计划将“打莲湘”带回学校,回校后将联合社团开设体验课程,让这门乡土技艺从山村走向校园,实现“乡村非遗进校园”的反哺式传承。与此同时,实践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深入地方寻访调研当地珍贵的传统文化“南剧”。黄广斌和周正军两位传承人清一清喑哑的喉咙,古老的调子便悠悠荡开,这几近失传的调子里,是诉说未尽的故事与一种文化的辉煌。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像打莲湘、南剧这类深植于乡土的文脉,其守护工作是时代赋予青年的重要责任。负责老师胡辞表示:“‘青少年守护+高校推广’能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作为学校首次“三下乡”活动,本次实践得到了政策与人员的双重保障。学校响应政策号召,统筹协调专业力量,派出涵盖团委工作、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学的8名师生组成的团队,确保活动精准、专业。大集场村村委会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让乡村焕发活力的新思路。”
  此次活动为校地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将持续深化“常态化、专业化”服务模式,让体育赋能更精准、文化传承更持久、教育帮扶更深入,以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Copyright 2001-2025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1009750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3747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333号 电话:027-87780730
招生咨询:027-63493095(高职)027-87520090(中职)
招生咨询QQ群:924554356
实习监督咨询电话:027-87520115(工作时间) 65527380(非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