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概况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创建于1978年,于2010年7月经湖北省政府批准,2011年5月国家教育部备案,升格为高职院校,由职院校区和奥体校区两部分组成。学院隶属于湖北省体育局,是一所集体育职业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科研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学制三年,开设运动训练、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体育运营与管理和体育保健五个专业,涵盖群众体育、高尔夫、户外运动、体育旅游、体育彩票、体育场馆管理、体育教育、体育健身指导与运营、体育保健与康复等体育业务工作的主要职业岗位。其中,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学院严格坚持党的教育、体育方针和法律、政策,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竞技体育和体育后备人才发展规律,以培养高水平实用技能型专业体育人才为办学宗旨,培养具有良好体育职业素质、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专业技能的各类体育职业人才。
二、政策保障
(一)政府支持 当前,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极为重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应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相关政策的提出更是为学院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加强教学培养质量、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优势专业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育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能力这是我院发展的方向。
(二)学院制度 为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我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制定《湖北体育职业学院章程》,共7章32条,统领我院办学各方面、各层次行为。为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学院制定了《湖北体育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程》、《湖北体育职业学院教务管理工作规定》、《湖北体育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湖北体育职业学院教科研管理办学》、《湖北体育职业学院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管理办法》、《湖北体育职业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办法》等工作纪律以及管理制度规范,从多方面具体规定和规范各项工作。
(三)治理有力 学院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有利于增强学校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提高师生学习工作生活质量为标准,来衡量改革成效,完善改革举措,积极有序推进改革步伐;坚持内涵发展,正确处理队伍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处理好发展重点专业与新建专业的关系等;深化党建思政工作,增强干部队伍执行力,开创学院建设发展新局面。
三、教学改革
(一)课程建设 我院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把握优化以岗位技能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建设原则,形成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综合能力训练和职业素养训练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将职业资格与行业技术认证考试内容融入其中,保证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生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当前,我院已经基本形成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综合能力训练和职业素养训练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将职业资格与行业技术认证考试内容融入其中,保证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在课程的具体开设上,共计开设课程29门,公共课程10门,专业课程19门。
(二)师资建设 学院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掌握市场发展前沿知识技能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推动年轻教师机制,积极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专业教师梯队。同时,通过选派教师外出考察、参加培训和到企业实践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促进专业教学团队业务能力全面提高。为了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学院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我院有教职工人数165人,其中专任教师为79人,其中35岁以下教师人数为16人,占比20.25%,36-45岁教师为38人,占比48.10%,46-60岁教师为25人,占比31.65%。教师年龄基本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合理。在专业技术职务上高级职称人数为16人,占比20.25%,中级职称27人,占比为34.18%,初级职称34人,占比43.04%。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为25人,学士学历46人,教师学历结构逐步调整过程中。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教学质量与职业技能培训,学院配置了一些优秀兼职教师,供职于我省各体育专业高校、体育产业等与学生就业职业群相关产业,有力的带动了学生实践课程的发展,帮助学生及时接触、学习到第一线的职业技能与技术。
(三)实训建设 专业建设与学生培养过程中秉承“学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满足学生实训需求,并结合各专业职业群对学生专业素质能力需求,努力打造一个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在各专业领域能起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两个部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有羽毛球实训基地、乒乓球实训基地、力量与器械实训基地、体能训练实训基地、体育康复与保健实训基地等基础上,共计15个实训基地,并已经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均当”的原则,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依托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周边资源,学院和湖北省、武汉市两级社体中心所属的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22个单项体育协会达成实习实训协定;与湖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省内5个体育后勤基地、武汉体育中心、湖北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等省内多家体育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实训协议;与中体产业、绿城体育等体育产业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协议。培养体育彩票营销人员、健身教练、户外运动教练、高尔夫专业人员、游泳救生员、各项目培训教练等,打通了学生就业通道。
(四)校企合作 我院已经和湖北省、武汉市两级社体中心所属的22个单项体育协会,湖北省5个体育后勤基地,与中体产业、绿城体育、滨江高尔夫、武汉华侨城(欢乐谷)公司、武汉莱美健身俱乐部、武汉亿足户外运动有限公司、云酷动力健身俱乐部、黑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与关系,为构建实习实训及就业通道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学院与武汉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欢乐谷旅游分公司合作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学院高职学生赴湖北省体育彩票中心、滨江高尔夫、武汉莱美健身俱乐部、武汉亿足户外运动有限公司等15家实训实训基地参加校外实训,实习期为90-120天,共计760天,平均每单位实习实训时间为108天。
四、学生发展
(一)职业资格与技能比赛
1.职业资格 为了培养具备社会体育知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建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配套、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保证实践课程课时在总课时中占到60%以上;从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出发,从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入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学生专项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能力目标的实现。针对湖北省体育就业市场中就业率较好的高尔夫教练员、户外运动教练员、健身教练员、游泳救生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教师。
2.1+X职业技能培训 学院重点围绕服务湖北省经济发展及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结合学校专业设置特点及首批试点证书范围,设置运动营养学(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运动营养学(初级)技能等级证书,共计20名。由教学教学处具体负责实施和师资培训。拟安排四名教师参加省教育厅和发证单位组织的运动营养学师资集中培训,具体时间根据省教育厅和发证单位通知组织。通过培训、评价使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将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同步考试(评价),获得学历证书相应学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照培训评价组织对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证书发放的相关要求组织相应工作,严格考核纪律,加强过程管理,推进考核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健全考核安全、保密制度,强化保障条件,加强考点(考场)和保密标准化建设。学校师资队伍能够满足教学与培训需求,学校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师资培训纳入学校教师培训技术,不断提高教师实施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保证教育培训质量全面提升。
3.技能比赛 为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成长,学院高度重视技能竞赛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过程中的作用。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真正落实到学院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中,建立和完善了职业技能竞赛保障奖励制度,制订各类竞赛活动奖励办法和重大竞赛的工作方案,重点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职业院校学生基本功比赛等大型比赛。
4.扩招工作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启动了2020年扩招工作,共分为A类:符合我省2020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通高中、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下同)应往届毕业生,含前期已经参加普通高考报名考试但未被录取的考生。B类:我省户籍具有高中阶段学历或同等学力的退役军人。C类:我省户籍或非湖北户籍在鄂工作(需提供我省半年以上社保缴费记录或居住证)、具有高中阶段学历或同等学力及以上的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基层农技人员、企业单位在岗职工群体。经过全体师生努力,运动训练专业共计扩招全日制扩招26人,弹性学制扩招44人;社会体育专业全日制扩招14人,弹性学制38人;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共全日制12人,弹性学制37人;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全日制32人,弹性学制44人;健身指导专业全日制15人,弹性学制75人。
(二)校园活动与思想教育
1.校园活动 学院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艺术活动,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形成合力。学深入开展了学生篮球赛、羽毛球赛,湖北体育职业学院网球大赛等活动,在实战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开展麦霸歌唱比赛、视频比赛等,精彩纷呈,收效良好,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风,以灵活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的协调发展。发展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学院现有网球社、羽毛球社、健身社、跆拳道社等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社团培训、社团技能表演、社团竞赛等已成为学院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社团活动为强化学生主体意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个性专长、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开展校园专业竞赛等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课堂,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学院重视并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工作,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参加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本院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入学教育,采用户外训练、讲座、报告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军训、军事教育、安全教育、学籍教育管理等多项内容。同时学院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设置了心理咨询、运动心理、社会心理等课程,同时设有心理咨询教师,并组成了由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组成了学生心理辅导组,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并组织了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建立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教育课程与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及早了解本专业的特点,探索自己的职业走向,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并积极联系当前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帮助辅导学生自主创业。
(三)学生培养质量评价 学院坚持以“适应人才需求为导向,提升就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深度结合本行业、健身俱乐部、群众体育等部门的需求,实行产学合作,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共同培养,共同教学,为社会培养适应大众体育、体育休闲、体育产业与管理及体育服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办学至今受到了多方的好评。学院学生通过在光谷体育文化节相关工作实习实训中表现出的严谨的工作态度、优秀的职业技能得到了包括体育局、湖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乒羽管理中心、田径管理中等多家体育局系统内机关单位的赞扬。学生暑假期间进驻武汉欢乐谷实习实训,不畏高温、坚守工作岗位,担任游泳救生员的学生在专业技术与技能上表现突出,受到了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企业满意度高于90%。
五、服务贡献
(一)社会服务能力
1.提升专业特色 我院作为教育部备案的、受湖北省教育厅和湖北省体育局双层领导的、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于一体的体育高职院校,在培养体育专业人才方面有强大的行业优势。学院始终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树立了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按照“专业对口,就业对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方针,广泛寻求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2.为地方输送体育人才 立足体育专业,构建“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实施“多证书”教育。依托校内外优势资源,充分利用湖北省体育局、各体育产业公司的广阔平台,充分利用专业体育产业优秀领导者、湖北省中心城市的优良技术、设备等优势,积极推动学生参与体育产业相关的职业培训,针对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新支柱的发展势头,学院积极与湖北省奥体中心、洪山体育中心、武汉体育中心联系,建立框架式合作协定,订单式培养体育场馆管理员方面的人才。积极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学生培训,针对社会热门的社会体育项目发展游泳、羽毛球、体育舞蹈等体育指导员,还打通考证渠道鼓励学生考取体育健身教练、高尔夫教练员、教师资格证等证书培养一批为湖北所急需、面向市场、面向未来职业发展的体育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周边社区社会体育活动的实习实训指导工作的开展,在活跃了群众社会体育生活,增加体育人口的数量与质量的同时,还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实践工作的能力。
3.做好职业技能培训 学院大力开展国家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依托学院建立省级体育培训基地,积极开展职业类国家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已经开展游泳救生员、游泳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技能培训。积极做好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结合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对培训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我省体育传统校体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努力为我省体育传统校的体育教师搭建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学院大力开展裁判员、教练员培训,完成各项裁判员、教练员培训任务。
案例1:
2020年湖北省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专业技术
人才培训班开班
为加强全省青少年冬夏令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体育运动技能普及,为加快建设体育强省提供有力支撑,11月21日,2020年湖北省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在武汉开班。本次培训共举办四期,每期培训时间为7天,每期100人,共400人参加。培训面向全省各类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学校、户外营地、体育培训机构等社会组织的青少年体育指导人员,中小学校、幼儿园体育教师。
培训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王安利教授、罗冬梅教授、徐刚教授,武汉体育学院柳鸣毅教授等专家参与教学。课程采取专题讲座、教学观摩、主题研讨等形式,内容包含《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征与身体素质敏感期规律》《青少年儿童赛事活动组织与实施》《青少年儿童运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8节课,共24个学时。
4.对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我院自筹建以来在专业设置与发展、课程安排、学生实习实训等多方面注重积极学习其他同类院校、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办学经验,发挥“后发”优势,以“高起点、高质量、高要求”的原则办学,以“高、精、尖”的务实精神,建设具有体育特色的专业群,为其他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对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教育教学起到一定先期探索和实践示范作用,特别是对正在筹建之中各高职类体育院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宝贵经验。
六、挑战与思考
(一)面临的挑战 作为新升格院校,学院目前处于中职向高职转变的过渡期,办学条件艰苦,各软硬件还有待改善,大量教学工作还需要磨合以适应高职的办学新形势。
1.教育教学多方投入仍显不足 目前,学院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收入。多方共同分担教育成本的合理机制还没有形成,行业、企业参与学院还不能形成利益集体,对教育投入明显不足。
2.生源危机是学院面临的严峻挑战 从全国和全省情况来看,高职生源持续减少,使高职院校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而且现行的招生制度,制约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提升。加之学院作为新升格的专业院校,宣传不够,社会知名度不高,影响了学院的招生人数。
3.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由于针对校企合作的经费等支持力度等多种原因,校企合作渠道不畅。目前,校企合作仅限于学生教学实习等浅表层面,而订单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产品研发等深层次的合作急待加强。
4.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近一年来,学院在师资与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受学院区位影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使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要加大重点和特色专业行业领军人物的引进力度,以进一步加速主干专业的发展,提高重点专业在国内的影响力。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考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每学期召开1—2次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会或座谈会,研究制订工作计划,对专业岗位群、教学计划、学生的能力素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问题进行广泛的研讨,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对湖北省专业人才需求变化分析,结合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听取体育行业主管部门、健身俱乐部、体育活动场馆管理人员等对本专业就业岗位工作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要求,重新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根据就业岗位设置课程体系,依据相应的课程大纲组织教学。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指导思想,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注重专业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2.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根据学院《关于专业带头人、学术骨干遴选和培养的暂行办法》,积极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专业教学梯队。继续通过选派教师外出考察、参加培训和到企业实践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促进专业教学团队业务能力全面提高。
3.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结构 下一学年,学院将坚持“结构与素质并重、学术与技能共进”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努力建设一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制定并实施《师资队伍三年建设方案》,修改《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按照专业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安排专业、学历、职称、年龄,打造更加优秀的教师团队。同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继续从体育行业资深专家到校内任教,并不断提升兼职教师授课水平。
4.强化实习实训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下一学年,学院将优化重组原有校内实训资源,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利用学院所占专业优势、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加大与本区域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合作力度,在与原有企业保持稳定合作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合作企业,组建职教联盟,努力建设一批省级示范实训实践基地。
5.持续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在经费紧张的条件下,学院将继续加大对教学总经费的投入,用于教学改革与研究,如院级科研课程经费,用于师资队伍建设,用于购置课程以配套资料等方面,持续加大对图书资源建设,新建技能鉴定站等以便有效保证教学运行。